风吹稻浪遍地金黄,硕果满枝瓜果飘香。
金秋时节,渝北沃野千里,处处是丰收的胜景。渝北农村大地,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广大农民的辛勤耕耘得到丰厚的回馈,他们忙收获、庆丰年,喜迎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。
如今的丰收,已不仅仅是“仓廪实”“粮满仓”,更体现在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各个方面。近年来,渝北区以实施乡村振兴为引领,加快推进“双十万工程”建设,紧紧围绕壮大农业产业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,为农民增收、产业增效、生态增值注入强劲动能,更是让村美民富产业旺的美好愿景在渝北大地变成了现实。
牵住“双十万工程”“牛鼻子” 带动村民蹚出增收致富路
初秋,走进大盛镇青龙村,一栋栋白墙青瓦、庭院整洁的巴渝民居古朴中透着乡愁。河岸两侧和山坡梯田上,一片片果园郁郁葱葱,果树下装有智能水肥滴灌系统。村党支部书记黄志说:“3年前村里可不是这样,这些果园此前是高低不平的荒地,多数村民外出务工,部分居民点道路狭窄、环境脏乱。”
渝北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之一,南部为核心城区,北部为广阔的农村和山区。“馒头山、巴掌田”的西南丘陵地形制约着渝北区农业农村发展——地无三尺平,农业机械化、规模化程度低,青壮年劳动力紧缺,土地撂荒突出……
作为重庆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,渝北区近年来结合土地整治、农村“三社”融合以及“三变”改革,提出到2022年栽种10万亩经果林、10万亩生态林的“双十万工程”,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、农村景区化、农民职业化水平,探索丘陵山区乡村振兴路。
茨竹放牛坪梨
“得益于‘双十万工程’,我们村建起了近2000亩的高品质晚熟柑橘果园,今年就已经挂果,后年进入丰产期,预计每户村民增收上万元。村民和村集体以土地、现金入股成立合作社,购买了挖掘机、植保无人机等。同时,我们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发展民宿、采摘、垂钓等农旅融合产业,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。”黄志说。
青龙村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只是渝北实施“双十万工程”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渝北区紧扣实施乡村振兴,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稳步推进“三社”融合发展,按照规模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、组织化、品牌化、信息化、景观化“七化”要求,以铁路公路沿线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差的村为重点,在13个涉农镇街新建以柑橘、李子、梨子、笋竹、花椒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主的10万亩经果林,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型转变。依托“双十万工程”,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、产业增效、生态增值目标,更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消除了“空壳村”,也带动村民蹚出一条增收致富路。
值得一提的是,农业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,近年来,通过实施农业品牌形象提振工程,强力推出了“渝北乡愁”区域公用品牌,引导和鼓励区内22家农产品绿色生产经营主体入驻“巴味渝珍”重庆农产品电商大平台,累计培育市级名牌农产品26个、“三品一标”认证196个。同时,今年7月,由区农业农村委牵头,分别在镇街举办了3场“GO渝北·购美好”渝北特色农产品展,通过直播带货、线上线下销售,共为11个镇销售特色农产品近100万元,在鼓起农民钱袋子的同时,也形成了50余公里古路—统景—大盛—洛碛的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观光旅游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