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山东世行项目30年造林20万公顷
本报讯 记者赵坤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,山东林业与世界银行开展合作,在速生丰产林、经济林、生态林建设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,为绿色山东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本报讯 记者赵坤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,山东林业与世界银行开展合作,在速生丰产林、经济林、生态林建设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,为绿色山东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全省林业累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9000多万美元,完成造林20多万公顷。项目的顺利实施,不仅增加了山东的森林资源,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,还促进了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增收致富。
山东是实施世行贷款林业项目最早的省份之一。1990年,国家造林项目山东子项目实施,这是山东实施的首个外资林业项目。项目实施期5年,总投资1.58亿元,其中世界银行贷款1327万美元,营造高标准速丰林7.55万公顷。
此后,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山东子项目、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山东子项目相继实施。前一个项目高标准营造速生丰产林4.54公顷,在10-15年内新增林木总蓄积608.22万立方米,累计生产木材425.63万立方米、薪材51.54万吨,使超过100万农户从中受益。后一个项目营造速生丰产林6000公顷、经济林1.12万公顷,8-13年内新增林木总蓄积135.28万立方米,累计生产木材101.46万立方米、经济林产量94.1万吨,使约14万农户从中受益。
2010年,山东生态造林项目实施,这是山东省首个独立对接世界银行实施的外资林业项目。项目建设目标是在环境退化地区示范有效造林模式,涉及9个市28个县(市、区),总投资10.2亿元,其中世界银行贷款6000万美元,造林6.8万公顷。项目获得了世界银行“非常满意”的竣工评价。
世行贷款外资林业项目的实施,为山东林业引进推广了国际先进理念,创新了管理模式,培养锻炼了队伍。
项目设计、实施引进了参与式磋商、过程控制、报账制等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,并与山东林业实际相结合,发展了营造混交林、预留生态位、“三小(小苗、小穴、小密度)”造林、多树种生态造林、森林认证、保护原生植被等造林理念,既转变了传统的营造林发展方式,又提高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满意度。
山东生态造林项目提出了8个退化山地造林模型和5个滨海盐碱地造林模型。这些造林模型的应用,使营造生态防护林的苗木规格小了、栽植挖穴小了、造林密度小了、造林单价低了,造林树种多了、混交林多了、森林景观效果好了。同时,建立了9个科技示范县、280片科技示范林。
外资林业项目的实施,打造了专业造林队伍、项目管理队伍、业务培训队伍、科研创新队伍、科技推广队伍和监测评估队伍,提高了项目技术培训能力。基层林业部门、农户、企业、科研人员、监测人员和推广人员密切配合,形成了生产-研发-示范-推广一条龙的产学研用配套体系。
山东省林业外资与工程项目管理站站长刘正臣表示,今后,山东林业将深化与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组织合作,力争合作连续化、资金来源多元化、建设内容多样化、综合效益持续化。同时,不断拓宽林业利用外资领域,除传统营造林外,逐步向减缓气候变化、森林碳汇、土地退化治理、湿地保护等领域发展。